八名知青。
如今七个全都住在山脚的一处破屋里,是真的特别破,破的贤长大队的乡亲们都不好意思这么欺负人,在他们住进去之前还帮着修缮了一下。
可即使如此,那也仅仅只是从漏大雨变成了漏小雨、吹大风变成了吹小风,好在这两年修修这,修修那,寻常时候倒也能勉强住人,唯独过冬…………………
“这天是越来越冷了,今年真不知道该怎么熬过去。”
“把炕烧起来,多检点柴火总能熬得过去。”
“屋子到处都漏风,那风呱呱地往屋里吹,温度哪里上得去?”周青青叹着气,“咱们还是得去找大队长,让他找人帮着把屋子修一修,不然这风吹着咱们哪里熬得住?"
“那总不能光凭一张嘴就找人吧?”
周青青咬了咬唇,“那就一人拿点粮食出来,咱们几个人凑一凑,每个人也凑不了多少,不然冬天冷得生病,还得花更多的粮食。”
这个道理谁都懂。
但其他六人还是很舍不得,前头秋收才分了粮食,别说给家里寄去了,还了原先的欠粮,他们每人剩下的就不多,一天吃个五六分饱都难。
如果没事做也就算了,他们每天的活不少,不吃饱点哪里能干得动活?
见一个个都没开口,今年刚下乡的杨苏安问:“我记得你们之前说过,这房子还是开春修补过一次,那去年你们是怎么过冬的?”
刚问完,他就发现三个老知青脸上有些奇怪的神色。
一看就知道肯定发生过什么事,他想了想,“咱们虽然是从五湖四海来,但既然已经待在一个生产大队,那自然得相互扶持才能坚持下去,你们说呢?"
所以别有事没事就瞒着,有商有量才是他们知青在这个陌生的地方更好的生存方式。
“有什么好说的,还不是有人不自爱,借住几个月就和人家儿子好上了,这大队谁还敢让咱们进屋?”矮个头的男人撇撇嘴,可他脸上的神色不像是嫌弃,表情反而更像是恼羞成怒。
周青青皱了皱眉头,“王强你别乱说,这件事之前就已经解释过,你要是因为又胡说八道被冯家找上门,我们可不会再替你说好话。”
“吃过一次教训还不够,也不知道你怎么想的。”
“人家摆了酒领了证,冯家的人都没意见,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阴阳怪气?”
王强梗着脖子,“反正就是因为这件事,大队的乡亲就根本不可能再让我们知青借住他们家,这件事她必须负责任。”
周青青白眼一番,“行,那你自己去跟冯家说。”
“......”王强哪里有胆子,上回他差点被冯二川以及他家的兄弟打断腿,哪里还有胆子去闹?
但又不甘心就这么白白便宜了他们,“这又不是我一个人的事?不是说了要团结一致吗?大队的人要护着冯家,那咱们就去公社告状!”
周青青都懒得搭理他。
王强为什么会这么恼怒其他人不知道,他们同一批下乡的知青难道还不清楚?
根本就和借住没关系,她对着四个新知青说:“去年过冬我们都是借住在大队的乡亲家,但一借就得借住三四个月,他们不方便我们自己也不方便,而且借住也得给乡亲们一些借住费,与其连连花这笔钱,倒不如拿来修缮房子,毕竟咱们还不知
道得在这里待多少年,自然得有一个安妥的落脚处。”
其实这个想法是好的,虽然借住花的并不多,但是就现在的情况他们怕是在生产大队得待好几年,那倒不如所有人凑一凑把这间知青屋修得更好一点。
能住得更久也能住得更好。
总比去乡亲们家借住来的好。
谁说贤长大队的乡亲人都挺好,但是能借住的那几家都有男同志,对于她们来说是真的不方便。
至于王强,呵,一个有色心没色胆的怂货。
知道她们几位女知青看不上他,便把主意打在了贤长大队的女同志身上,哪家姑娘漂亮哪家姑娘多,恨不得直接搬进去一块住。
等着吧,迟早有他受教训的时候。
杨苏安点了点头,“原来是这样,那我投你一票,我也觉得把知青屋修缮比较好。”
周青青这么一说,明白的人自然知道选哪个好,除了王强之外所有人都赞同拿出一部分的粮食请大队长帮忙去找几个人来修缮屋子。
最后王强不同意都不行,除非他不住在知青屋,最后气得他转身就走,一边走还一边骂骂咧咧。
商量好后,差不多到了要干活的时间。
一个个收拾完便一同出了屋子,朝着田地的方向走去,杨苏安慢了一步没有跟上前面的队伍,而是特意和周青青并排走在一块,他道:“我能冒昧打听一下吗?王强刚刚说的到底是什么事,毕竟以他的一面之词很容易让我们这种刚来的知青误
会。
“确实容易误会。”周青青叹了一口气,“刚来一两个月还不清楚,贤长大队一共来了八名知青,但现在知青屋就只住了七个人,那一个就是姜欢欢同志。”
“她没有住在知青屋?"
周青青无奈地笑了笑,“她都嫁人了,自然是要搬到婆家去。”
“嫁人?!”杨苏安一脸震惊,“她………………她不是知青吗?她难 -->>